![萍乡、新余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经验启示[此文共6253字]](https://img.hxli.com/upload/1281.jpg)
萍乡、新余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经验启示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日益走向衰落,这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动能转换期,一些长期以来依靠资源开采、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正遭遇最严峻的衰退周期。资源型城市如何从衰落中重新振兴,或者避免走向衰落,各省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下面以江西省萍乡市、新余市的转型发展为例,总结其典型做法与经验,为我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萍乡、新余和我市的相似之处
(一)地理区位优劣势相近。一是萍乡、新余系江西省西部和中西部的地级市,与我市一样都不靠近沿海,均属内陆三线城市;二是比邻(融入)中心城市经济区。萍乡比邻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区,新余跻身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群、我市是沈阳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
(二)人口、GDP规模相近。萍乡市人口187万,新余市人口120万,我市人口152万,均属100—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十八大以来,GDP累计总值萍乡市为5071亿元,新余市为5474亿元,我市为5320亿元,生产总值相近,增速相近。
(三)均为资源型城市。萍乡是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经有着“江南煤都”的美誉,2007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新余市是国内著名的以钢铁为基础的老工业城市,201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我市是驰名中外的“煤铁之城”,上世纪九十年代煤资源枯竭后,形成了“一钢独大”的产业格局。
(四)环境优美、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萍乡市有全国重点 ……此处隐藏5637个字……挥相关政策及财政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激励杠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实施精准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困难和问题,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为创新引擎加足动力。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战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积极培育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调整工业结构,集中要素资源,聚焦“中高端”,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集约+循环”等模式,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和培育,争取更多的园区成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更好地发挥基地引领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作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商业、信息、金融、咨询等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
(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持续推进宜业宜居城市建设。积极打造绿色智慧等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各类规划与智慧城市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让市民更好共享指尖上的智慧生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规划建设生态绿色可循环的森林城市、坚持拆迁建绿、 建园添绿、沿路补绿、见缝插绿,把城市及周边的山水林泉洞有机链接起来,打造独具辽东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全面加强“道德、文化、环境、制度”建设,力求做到城市规划好、市容市貌好、生态保护好、社会秩序好、优质服务好、道德风尚好,实现本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健康有序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