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习党性分析报告[此文共2529字]](https://img.hxli.com/upload/382.jpg)
两个多月来的党校学习即将结束,临别之际依依不舍,感悟颇多。在这里,没有单位工作的各方面压力,也没有家庭生活的不确定影响,除了上课、就餐和穿插其中的现场教学、学员论坛、文体活动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的。在系统和愉快的学习中,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之外,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共产党宣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十大关系》《习近平在正定》《1898百年忧患》《世纪悲歌》《正义论》等14本书以及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中的6本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中的1本,撰写了9篇文章,但总结学习收获,感觉最大的收获还是党校学习真正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并理解为党性的修炼、人生的感悟和思想的升华。
一是思考“我是谁”?我是谁?我是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高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就选择了另一条出路,报名参军,通过个人努力在部队考上了军校。军校刚毕业,也是踌躇满志、激情高昂,但理想总会与现实落差太大。虽然立过功、受过奖,政治素质能够经得起考验,军事素质能够经得起考核,但在现实面前,实现更大价值却总是显得那么无奈。2009年,我选择了转业。转业时 ……此处隐藏1379个字……有取得预想的结果时,也曾想过要放弃奋斗,甚至也反问自己这么坚持,还“值不值”?也被几位长者劝过,工作中太“较真”会得罪人,不要太理想主义了。在党校学习的这段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不足。欣慰的是,我发现有一点我做对了,那就是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多少冷落、多少不公,最终我都没有放弃理想。这一点上,在我读过《习近平在正定》之后,我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据当时的《河北青年》编辑周伟思介绍,7年的插队生活,使习近平忘不了农民艰辛和农村的一切。习近平觉得,在百废待兴、改革初起的当下,我们这些有了觉悟的人,就必须站出来身体力行,投身于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如果大多数人都这么想、这么做,这个国家的未来就大有希望了。这是习近平在中央军委工作时,放弃优越的条件,主动申请到小县城做基层工作的初衷。看到这些,让我不由地感叹,自己和总书记当年的理想抱负和觉悟境界,虽是不可比的,但回想一下我主动申请到基层以及写过一篇文章《管好自己的事,办好人民的事》,初衷和总书记的初衷还是“有点像”的。去年在金寨干部学院学习时,留下了《找寻初心》的文章。这次,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留影时也再次想到了的“初心”。留诗自励,“世间百态如云烟,今留片影忆当年。非是独显刷存在,初心不改志更坚。”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关键在落实。最后,我想借用井冈山干部学院党建教学研究中心姚玉珍老师讲解时说过的一句话来回答。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自己投入的事业,不管艰难险阻,无论成败与否。同样,在肩负伟大使命的征途中,我们必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更大的挑战,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始终保持对信仰的坚守和执著,永远坚定信仰,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