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学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典型材料[此文共2694字]](https://img.hxli.com/upload/2098.jpg)
崇尚文明新风 创建和谐校园
——民族中学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典型材料
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创建于1981年,是全县唯一一所“双语”寄宿制完全中学,是自治县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武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24人,专任教师109人,其中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59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52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8.7%,住校生384人,绝大多数来自边远农牧区。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甘肃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六好”标准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服务意识,建强领导班子
学校党支部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等制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整充实,学校目前拥有一套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教学业务精、年龄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逐步完善了校长负责制,实行每周1次校务委员会议、教师例会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每一位领导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执政为民,努力改进作风,主动服务师生,建立并落实联系点、谈心等制度。根据市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天祝县民族中学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面向全校进行了公示。2017年,学校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二、突出 ……此处隐藏1587个字……法室、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布局合理、整洁有序。近一年来,学校见缝插绿、见空植绿,新购木质花坛24个,新增绿化面积4260平方米,总绿化面积达11820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接近35%,被公认为县城最美校园。学校十分重视校园安全维稳工作,通过组织师生听法制报告、看法制教育视频、讲交通安全知识、参加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通过建立校领导带班值周制度和定期安全隐患排查等措施,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学校积极与公安机关联系,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秩序。通过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和节约教育,广大师生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节水、节粮、节电等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2014年11月,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授予“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学校高考升学率和中考全科合格率均能达到或超过县教科局下达的教育目标责任书指标,曾获得2018年度全县双语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二等奖,2019年度全县双语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一等奖。
总之,成绩已成过去,我校教职工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以申请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为契机,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办、县教科局的具体指导下,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和教育环境,建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师生自觉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校园优美育人环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式,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天祝县民族中学成为全国藏区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品牌学校”“文明学校”。
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202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