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强化---养成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3-02-03 01:20:37
明理、强化---养成教育之我见[此文共1430字]

明理、强化---养成教育之我见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在素质的提升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养成。体育生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原因,导致生活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的礼仪习惯较为粗放,举止不当之处较多。因此,从文明礼仪教育入手,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体校教育的基础工程。

一、明理求知

所谓明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学生的认识态度,进行内在激励。

“知法才能守法”,明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律,获得正确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达到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之目的。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注重行为训练,使之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方式,进而形成习惯。

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班队会活动、墙报、宣传栏、观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采取老师讲、班干部讲、学生自己讲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白何为文明礼仪,为何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二、建立环境

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示范、约束、矫正和激励的作用,睁眼就是文明礼仪,放眼都是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一)营造养成教育的物质环境。

学生每天沉浸在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的先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会受到熏陶感染。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走廊里勿喧哗”,“请讲普通话”,“入室即静”楼梯上的提示语,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大家”,“校园是我家,关爱你我他”,“请字先行,一路畅通”“正人先正衣冠”等,学生设计提示语,能让学生如春风般吹进每名学生的心灵。

经过学生精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的每一块墙壁都具有养成教育的内涵,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成为学生自律最好的行为导师,同时也将成为学生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养成的催化剂。

(二)营造养成教育的精神环境。

首先班级召开一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队;其次是建立“好习惯积累卡”,不断强化;再次是我们开展5分钟晨会讲习惯养成的意义、方法等,持续强化。最后是开展以成人典礼、入团为主题的活动,通过以上方法,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强化自律,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三、强化训练

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训练法。训练要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训练难成习惯。为此,在学生的行为训练中,我们还应注重“强化”二字,尤其对不良习惯严重的体育生,由于他们长期缺乏自我控制力,外在强化往往起着根本的作用。

因此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采取活动渗透,外在强化的方法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学初,各班都要组织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并通过宣传栏、主题班会、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加深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内容及具体要求。然后开展了“中学生形象大讨论”活动,以引导学生去寻找、反省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使其在反思、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组织、“告别陋习,做文明少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演讲比赛,并推荐良好习惯养成进步快的学生参加。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为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倡导的“让孝敬成为习惯”活动;清明节的传统礼仪;教师节为教师献词献祝福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坚定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同时结合本班实际,确定一个具体的实施行为。比如培养良好的讲卫生习惯,要求物品摆放有序,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比如对老师的尊重,上课起立,下课感谢。

养成教育的实施任重而道远,文明礼仪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智与精力,需要探索出更好的实施途径与办法为之保驾护航。

《明理、强化---养成教育之我见[此文共143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